拥抱大自然语录


这星期一直上网浏览《光明日报》的网站,

因为我实在没多余时间将原文逐字输入在此。

惟有密切关注着它是否已上载了有关访谈的报导。

让我得以转载,剩下许多时间。

那我就可以抽空,赶紧从旧档案里翻找出刊登在报章里头的所有插图,

用来制作合成照片……

当然少不了一些幼儿收成番薯叶和薄荷及他们享用美食时的遗珠画面。

第一篇报导已在星期六(9/1/2010)上载,今天(11/1/2010)则是第二篇……

所以现在的我必须好好地利用这段宝贵晚上时段,

痛快地道尽我内心的感受……

这份得与幼儿们分享的荣耀和感动,没齿难忘!

正如这篇报导文末所言:

能够与孩子在一起学习,与孩子分享生活点滴,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而我这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竟然就是这位幸运儿!


农事初体验,种出知识

(转载自光明日报副刊之《拥抱大自然》系列三,6/1/2010)

當大自然仍觸手可及,我們的兒童卻先行疏離了大自然。這是為甚麼?大人是時候停下來想一想,該如何讓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了。

蕭翠璇老師從小即與大自然相知相惜,其中的經歷形塑她成長後“樂天知命故不憂”的豁達性格,為此,她比誰都瞭解,讓孩子親身體驗自然的奧妙,遠比僅從書中汲取知識更重要。

午後的太陽總是熾熱,讓人容易焦躁不安的。

車子放慢速度,右轉進坐落在吉隆坡文良港拉曼學院中的一所幼兒園CECE,每次來到這裡,都有“院中院”的感覺。下車邁開大步踏進幼兒園,依一座呈凹形的大樓,中間以北的地方,全無遮無掩,視覺豁然開朗。

城中的自然天堂


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草地上有孩子最愛的滑板、蹺蹺板、鞦韆,可以肯定這裡就是蕭翠璇在部落格中,常提到的“兒童樂園”了。

走著走著,吸了好大一口氣,好像還能夠感受到孩子們在清晨走過時,留下的歡樂笑聲。

草地前方左側是高高的木製蔓藤植物攀架,架子下方是小水池,水池旁種了滿地的花草,煞是賞心悅目;與小水池相對的是個小小的菜圃,後來才知道,菜圃裡所種的植物,都是幼兒園裡的孩子們齊心協力栽種出來的。

“嘩!”未進入訪問,已經是驚喜連連。單是這裡的環境已教人怡然。我從剛才的鬱悶,穿身進來後,風微微地吹過臉龐,終也能享有難得的清幽。

若是可以立即赤足踏草地,飽嗅泥土芳香,該是多棒的一件事!

我們不可以,但是這裡的孩子們顯然比我們幸福多了。


見到了樂天開朗的蕭翠璇,她劈頭就說:“現代小孩接觸大自然的時間太短了!只要有機會,我都會跟孩子們分享綠色故事。”

自好些年以前從霹靂州的漁村搬到大城市以後,蕭翠璇不但特懷念自己的童年生活,更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務必要把曾經擁有過的快樂,和城裡的孩子分享。

在CECE這座被她比喻為“兒童樂園”的幼兒園裡頭,她終於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台,發揮己長,去年,在她的實驗性課程計劃中,給了她新的啟發,讓她有機會跳脫習以為常的框架,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式,並作一些調整。

“像課程中,其中一個項目提及‘農夫與菜’,當時我就一再思索,不想孩子們只是知道到菜市場裡就可以買到蔬菜這麼表面的常識。”至於誰種的菜、菜是如何種出來,孩子們皆是一概不知。


為此,蕭翠璇突發奇想,要把“農事”帶到班上。

學堂上快樂小農夫

“甚麼?”班裡的孩子們都有點遲疑,“要我們當農夫呀?”

當蕭老師把自己的奇想說給大家聽時,孩子嘰嘰喳喳的抱怨起來。


“我只想他們當個快樂的農夫。”誰知,孩子們腦子裡旋即浮現的是髒兮兮的情景,蕭老師眨眨眼說,“大家都有點被唬到了哦!”

第一堂農夫課,就在前文所描繪的那個草地上進行,種菜的範圍就是行文中所指的小菜圃。

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孩來說,蕭老師要求他們踩踏在黑土上翻土時,簡直是不可思議。“這些泥土好黏啊!”大家七嘴八舌直嚷起來。


“這些沙好黑,待會我的指甲會變黑的吶!”小朋友們的反應,蕭翠璇更證實了自己的做法是對的。

“怕黑?怕髒?我二話不說就直接把他們的手伸到軟綿綿的泥土裡頭,然後,看著我做甚麼他們就怎麼做。”當孩子們感覺到了老師真正的熱情,他們也就會模仿這樣的情趣了。


“孩子們本來就很愛玩沙弄土,只是他們都失去了接觸的機會,”

蕭老師開心地分享她與孩子們的樂事,她說:“結果,大家玩得多樂啊!”


看到孩子們樂在其中,蕭老師找到了離開漁村後,已經年不再出現過的樂趣。

農事初體驗,在孩子們的忐忑不安下掀開序幕。

他們初見到老師施肥時,總不以為然的大喊:“嘩!大便你也放下去呀?”汗流浹背的蕭老師,富有耐心地向孩子們解釋,“這不是‘米田共’,這是有機肥料,施肥之後蔬菜才能快高長大。”


蕭老師後來悄悄對我說,她原想灑上孩子們的童子尿,後來擔心他們覺得噁心而決定不示範。

“當了一個早上的農夫,在開始階段,大家都會覺得髒,在陽光下活動一兩小時後,每個人都是滿臉通紅的,他們理應瞭解到,農夫是一份很辛苦很累的工作。”


但她比誰都瞭解,在自然界中,讓兒童親身去體驗,遠比死背硬記來得好。

完成了整個栽種過程,孩子們都滿心期待會有甚麼結果。

蕭老師發現到,孩子們之後每天都會自然地替代老師澆水和施肥的工作。“每隔一兩天後,看到自己親手種的番薯長成甚麼樣子,小孩子都會好奇地說:‘原來會長大的哦!’”


久而久之,園裡上上下下的人,蕭老師的左鄰右舍都知道這群當起學堂農夫的小朋友,碰上手頭有甚麼可栽種的,都會統統送給他們,免費教材得來全不費工夫。

孩子們不僅認識了許多蔬菜類,還學會了植物的繁殖種類、栽種的方式,以及成長過程,這正是喚醒孩子們對自然的驚奇感的最直接方式。


吃親手栽的菜學會珍惜

蕭老師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具感染力的激情。

如果她覺得這樣的歡樂不夠活躍,她就想辦法激活它。


以學堂農夫作引子,蕭老師又延伸出12堂烹飪課――用小朋友們自己栽種的各類蔬菜,做成一道道菜餚。“我連薄荷葉都給他們弄來吃也!”

為讓小朋友可以吃到自己種的菜,平時鮮少下廚的蕭翠璇不得不臨時抱佛腳,向媽媽討教幾招簡單的烹飪方法。


學了一招半式的煎煮炒,輪到蕭大學堂煮婦在班裡大展身手了!

先是部份孩子受分配到小菜圃去採摘當天想要吃的蔬菜,然後再結合大家的力量清洗蔬菜,至於如何煎怎麼炒就交給老師來辦理了。


“有人幫我敲蛋,替我揀菜,到了炒菜過程,孩子們就靜坐一旁,注意聆聽我解說甚麼時候該下油、放蒜啦,或是調味料,每個步驟都得慢慢解釋。”

自言不會煮炒的蕭老師說,她也要與小朋友一同成長和學習,因為大家都想要吃自己親手栽的菜。


“孩子們都搶著說那是最好吃的,我則覺得味道一般,但他們都吃得津津有味且特別起勁,每次都很快就“美人照鏡”了。”

儘管孩子們都沒說,但蕭老師透過孩子們的態度看到了一切。她發現他們都開始學會珍惜食物了,因為那都是他們自己用汗水和心機栽種出來的成果,怎捨得浪費呢?


從一連串的戶外及室內活動中,最重要的是,蕭老師找回了感受快樂與興奮的能力,而孩們與大自然有了友善的接觸,激發了他們繼續探索神奇大自然的興趣。


設部落格與家長交流

蕭老師邁開了第一步,後來的進展也證實這種不落痕跡的開放式教育,讓孩子們很快進入狀況,那孩子們的父母認同這種做法嗎?

“基本上,每個把小孩送到CECE上課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已認同了學校所奉行的快樂學習的方式。”

“我常常告訴家長,若希望孩子有個愉悅的童年,這裡絕對是他們的天堂。”

然而,認同與瞭解是兩碼子事。

況且,不是每個小孩子都懂得鉅細靡遺地向父母敘述整個學習過程,為此,蕭翠璇將自己的需求訴諸部落格,“我寫部落格(http://ansonseew.blogspot.com/)的用意就是想跟家長交流。


她說,小時候不需要草地、沒有完善設備,每個小孩子都在玩耍中度過童年,但不見得常識比現在的小孩遜色。像常常玩小彈珠的她,老早就知道冷縮熱脹的原理;通山跑的日子裡學會了怎樣就地生火;住在海邊、膠園的歲月,讓她學會分辨沙土和黑泥之別,還懂得哪種滲透力最好或最差。

她直嚷:“這些知識都是玩出來的。”她笑言:“看回自己,也沒有甚麼不妥啊?”

儘管寫部落格花費她不少私人空間,但她執意要向家長們解說,在快樂學習中達到教育作用的原委和過程,以及學生們的身心進展和獲益。

大剌剌性子的蕭翠璇這回也感性起來了,放柔語音,她由衷地說:“能夠與孩子在一起學習,與孩子分享生活點滴,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记载于:12/1/2010)

0 评论:

发表评论